看教育部新聞練打字
p, li { white-space: pre-wrap; } hr { height: 1px; border-width: 0; } li.unchecked::marker { content: '\2610'; } li.checked::marker { content: '\2612'; }114年度由教育部與外交部共同主辦的「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培訓營」南區場次,於7月7日至7月11日在高雄市立左營高中正式登場,經過五天的密集課程與分組實作訓練,學員們在14日進行成果發表,展現青年世代對國際議題的觀察。國教署表示,營隊的課程內容豐富多元,包含「科技與外交」、「文化價值取向及世界文化」、「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政治探討與時事閱讀」、「國際禮儀溝通」及「英語溝通與提問技巧」等,各組學員於發表會中運用所學知識,從文化、產業、政治等面向切入,展現出深刻的思辨力與團隊合作精神。有學員以半導體產業為主題,說明其於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發想未來創新應用情境,像是結合AI與VR技術應用於醫療場域,建構具安慰感與互動性的虛擬世界。亦有學員以國際禮儀為切入點,解析不同文化中手勢與行為的象徵意涵,學員分享道,透過此次營隊,開始意識到不同文化背景對相同行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詮釋,進而激發其對國際文化的興趣與理解他人觀點的意願。為延續本次培訓效益,南區營隊將遴選6位表現優異之學員,與北、中區合計選出18位學員,於8月下旬由外交部率隊赴美國進行參訪,透過實地觀察與交流,進一步強化跨文化理解與國際參與的實踐能力,讓臺灣青年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0E354D69A0725E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0E354D69A0725EA
教育部鄭英耀部長今(11)與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鄭新輝局長,共同視察臺南市鹽水國中、鹽水國小及竹埔國小等3所學校,實地瞭解國民中小學因颱風所造成的災情及復原進度,並強調教育部將持續協助地方政府及學校儘速恢復校園正常運作,提供師生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教育部表示,依校安中心通報資料,截至114年7月11日下午2時止,高級中等以下受災學校共計814校。教育部於災後第一時間立即核定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彰化縣及雲林縣校園災害搶險搶修及復原金共1,800萬元,補助1,620萬元,用以支應國民中小學校園搶險與復原,如校園水、電、通訊、安全評估等緊急復原工作,以協助學校儘速恢復校園正常運作。本次丹娜絲颱風對臺南市多所學校造成嚴重損害,其中鹽水國中活動中心屋頂鐵皮、天花板與輕鋼架遭強風吹落,校內大樹及圍牆倒塌;鹽水國小幼兒園、圖書館、活動中心、廚房等設施設備多處受損,校內歷史建物鹽水神社鳥居,也遭強風吹襲傾斜;竹埔國小籃球場、溜冰場等運動設施損壞,周邊展演臺及大門也亟待修繕。鄭部長視察學校並向辛勤守護校園的校長、教師與行政同仁表達由衷感謝,並表示就鹽水國中、鹽水國小、竹埔國小急迫性需求,請國教署儘速專案予以協助;也請臺南市政府教育局盤整所轄學校損害情形後,儘速依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14年7月丹娜絲颱風」專案提出復建需求,教育部後續將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從寬、從速、從簡原則,加速審查作業,以協助學校加速進行災後復建,維護師生安全。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F2A007A8C49B71F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F2A007A8C49B71F
教育部於今(11)日至13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西1館)辦理「共伴美好:教育部學伴計畫聯合成果展」,本次展覽匯集「數位學伴」、「雙語學伴」、以及「國際學伴」三大計畫的豐碩成果,旨在透過多元數位工具展示與互動體驗,提升大眾對數位教育、雙語學習及國際文化交流的參與感。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吳穎沺司長表示,配合行政院縮減數位落差政策,深耕多年數位學伴計畫以具體數位關懷,開創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數位學習視野,而國際學伴致力於以外籍生資源與國民中小學學生進行語言文化交流,雙語學伴計畫以大學生雙語教學,打造學童多元語言學習機會,本次聯合成果展不僅是成果的展現,更是交流與互動的平臺。本次活動承辦單位國際學伴計畫營運中心主持人吳俊輝教授說明,國際學伴依據在臺外籍生意願,以英語共同交流語言學習外籍生母國文化,啟蒙國民中小學學童國際視野,本次計畫展區將呈現臺灣在地多元文化與各國特色,並規劃臺灣在地特色國民中小學校表演活動。本次活動協辦單位數位學伴計畫營運中心主持人呂慈涵主任表示,數位學伴計畫深耕偏鄉教育二十載,今(114)年特別以「AI遠颺;穩步向前」為計劃執行目標,將持續導入AI資源及數位素養教育,期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推動大小學伴精實學習、與時俱進。本次計畫展區透過AI教學互動、機器人體驗、二十年執行歷程與溫馨故事等多樣內容,展現計畫的歷程與成果。另一位活動協辦單位雙語學伴計畫營運中心主持人王雅茵教授表示,透過線上互動引發小學伴的雙語學習並非易事,對大學伴來說,這是一個兼具教學與服務學習的珍貴舞臺。自111年推動以來成果豐碩,大學伴透過視訊工具打破地理與資源限制,為學童提供本土語及英語學習機會,點燃學習火花、建立口說自信。本次成果展區將展示大、小學伴學習果實,分享雙語學習旅程中的點滴故事,展覽攤位包含雙語學習小遊戲與豐富數位教學資源工具。因應AI樂學互動,活動現場亦規劃Google for Education與Microsoft臺灣微軟Copliot & AI Avartar體驗區域,並設有教育部AI特色計畫攤位,包含「生成式AI學習夥伴『e度』體驗區」、「AI程式鍊烽吧 FORGE IN CODING」、及「數位素養教育」等豐富內容,歡迎一般民眾共襄盛舉。教育部表示,本次「共伴美好:教育部學伴計畫聯合成果展」不僅將展示各計畫的豐富成果,更將透過多元互動體驗,邀請社會各界先進、教師、家長及學童踴躍參與盛會,一同見證臺灣教育的創新與變革發展,提升國民中小學學童AI時代的數位學習新視野。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86040F9E48B1E00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86040F9E48B1E00
賴清德總統今(11)日親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為我國參加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代表團授旗,由大專體總王淑音會長代表接受;並致贈20萬元加菜金,由丁華恬選手代表接受。賴清德總統勉勵選手突破自我,創造佳績,並宣示政府以選手的需求為導向,逐年提升國訓中心環境,讓選手全力拚搏,沒有後顧之憂。賴清德總統細數我國運動選手在2023年成都世大運到2024年巴黎奧運及世界棒球12強賽的優異表現,運動讓臺灣人民團結在一起。賴清德總統表示,在看見巴黎奧運、世界棒球12強賽的成功,未來將以「運動壯大臺灣」,「運動部」於9月9日掛牌成立,並增設「運動產業發展中心」,運動部將成為推動國家運動政策的關鍵引擎,甫於7月8日三讀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8條、第13條、第26條及第26條之2修正條文,期望透過本次的修法作業,擴大資源挹注、完善職業運動發展、加速業餘運動職業化、支援運動賽事舉辦,提供運動產業更穩固的發展基礎,建立更優質的職業運動發展環境。賴清德總統除慰勉所有教練及選手在集訓期間所付出的辛勞與汗水,也逐一感謝代表團隊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及行政後援團隊的付出,並祝福代表團全體成員賽會期間順利圓滿,每位選手都能達到最好的成績。賴清德總統在完成本屆世大運授旗典禮後,旋即聽取國家運動園區整體興設與人才培育計畫第三期興整建配置報告,並在教育部張廖萬堅政次、體育署鄭世忠署長陪同下,訪視棒球場、壘球場及射箭場的設置情形,為未來賡續規劃辦理的第四期興整建培訓環境升級作業預作準備,以利打造更優質的訓練設施和場地。體育署表示,本屆世大運將在7月16日開幕,我國共計派出196名選手參加田徑、游泳、競技體操、韻律體操、籃球、排球、桌球、網球、擊劍、柔道、跆拳道、射箭、羽球、划船及沙灘排球等15個運動種類,各代表隊將自7月12日起陸續出發,我國代表隊賽程於7月16日展開,由女排隊率先登場,請全體國人一同為我國世大運參賽選手加油。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BC638FCC6A16DED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BC638FCC6A16DED
教育部配合政府「育才、留才、攬才」政策,積極推動輔導國際生拓展未來職涯發展及畢業後順利在臺就業,分別於114年6月30日及7月11日於臺北、高雄兩地辦理2場專責輔導人員培訓,以提升國際生專責輔導人員職涯輔導及相關法規知能,增進輔導效能。本次共有來自76所大專校院124位就業輔導相關人員踴躍參與培訓,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李司長毓娟致詞表示,為解決產業中高階技術人才需求,教育部配合「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自113學年度起實施「大專校院國際生留臺就業輔導專業化計畫」,透過4大重點策略,特別是補助學校設置專責輔導就業及升學人員,以協助學校建立國際生留臺就業諮詢及輔導機制,期許參與培訓的專責人員能透過系統化培訓與相互交流,提升職涯輔導知能及熟稔國際生留臺就業相關法規,洞悉我國人才市場發展與職缺需求,達成我國留任優秀國際生在臺就業之目標。本次培訓課程內容涵蓋職涯輔導及產業趨勢等,邀請學校資深就業輔導講師依輔導國內學生就業的豐富經驗,延伸至國際生職涯輔導,提供專責輔導人員瞭解國內職場生態,引導國際生進入就業市場;並聘請業界專業講師,由不同角度聚焦輔導溝通技巧、職涯諮詢等重點、協助專責輔導人員掌握我國勞動力市場人才需求等相關資訊。另也邀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及內政部移民署代表,講解僑外生留臺工作許可與僑外生居留證申辦等規定,課程亦包括專責輔導就業人員分組研討,針對「與企業共同規劃課程」、「建立學習與就業作業流程」與「落實留臺升學及就業追蹤」等議題,分享各校實務作法,彼此相互學習與借鏡觀摩,以協助國際生留臺就業。教育部為促進我國培育之優秀國際人才畢業後留臺就業,自113學年度起推動「大專校院國際生留臺就業輔導專業化計畫」,補助大專校院建置國際生職涯諮詢及留臺升學及就業輔導機制,透過一級主管領導統籌,橫向整合校內外資源,並瞭解國際生留臺動機與所需資源,精準制定就業輔導策略,鏈結國際生於國內就業。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E1492FF028AD012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E1492FF028AD012
為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縮短城鄉間英語教育資源的落差,教育部國教署自民國95年起,與僑務委員會攜手辦理「海外青年英語服務營」,今(114)年邁入第20週年,在暑期為臺灣學生打造豐富、溫暖且充滿語言活力的英語學習體驗。114年度共計418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志工熱情投入,超過3,000名學生受益。今年海外青年英語服務營教育訓練始業式在亞洲大學舉行。國教署副組長蕭奕志致詞肯定這項活動對提升國內學生英語能力的貢獻良多,也期勉海外青年志工能從英語教學的歷程中領略服務的喜悅與成就。為使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志工具備專業英語教學知能,國教署委託苗栗縣政府教育處籌組「課程與規劃推動小組」,自7月7日至11日於亞洲大學安排為期1週的英語教學訓練,邀請優秀講師群指導海外志工教學技巧,包含臺灣英語教學經驗談、課程實務設計、教學創意延伸活動及班級經營與管理等,讓海外志工充分了解臺灣英語教學實況,為後續2週至國中小進行英語營隊服務作最完善的培育與增能準備。國教署表示,這群具高度志願服務熱忱的海外志工,經過1週的教育訓練後,皆能獲得專業的英語教學知能,他們將以活潑、有趣的英語營隊教學活動,幫助國內16縣市68所國中小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自信,並藉由2週貼近生活經驗的英語學習,讓更多學生在歡笑與體驗中自然愛上英語學習,更樂於開口說英語。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1A419D93B1D5231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1A419D93B1D5231
2025年第25屆夏季達福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s, 簡稱聽障奧運會)將於今(114)年11月15日至26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我國代表隊自去(113)年起即展開備戰計畫,今年國家代表隊選拔出11個運動種類、計20位教練與78位選手的參賽陣容。近年國際聽障運動走向高度競技化發展,教育部體育署為支持我國優秀聽障運動選手投入訓練與參賽,自108年起對我國優秀聽障運動選手培訓挹注資源、109年起培植國家接班梯隊,增加培育18歲以下潛力優秀聽障選手。去年起為強化我國參加聽障奧運會戰力,訂定「達福林匹克運動會備戰計畫」協助我國菁英聽障選手。上屆我國代表隊計51位選手參賽,斬獲3金13銀14銅,合計30面獎牌的成績,是歷屆以來僅次於2009年我國臺北市主辦聽障奧運的33面獎牌(11金11銀11銅);今年我國參加東京第25屆夏季聽障奧運會,即匯聚目前實力最佳的菁英人才。本屆賽會我國選派田徑、游泳、射擊、桌球、羽球、網球、保齡球、籃球、空手道、跆拳道與定向越野等11個運動種類代表隊參賽,上屆奪金的網球選手林家文、田徑許樂、保齡球謝盛福及陳建豪等菁英選手都在陣中,預料在本屆賽會中也將會是爭金奪銀的主要亮點選手。除上述選手外,上屆獲得男子桌球團體賽銀牌的楊榮宗、王顗翔、盧仕杰、郭岳東;女子羽球雙打銀牌的沈彥汝、范榮玉,以及連續3屆都有奪牌紀錄的田徑女子標槍好手許安誼、男子撐竿跳選手陳重宇、射擊小將許明睿、女子好手高雅茹、保齡球張堯茜、王玉琴、羽球鄭成鼎、陳忠羿、網球王俊偉等眾多優秀選手,也都名列本屆代表隊之中,預期將是我國爭取獎牌的重點選手。在延續戰力的同時,代表隊也展現世代交替的成果。我國聽障運動代表隊近年積極推動年輕化政策,本屆就有16名曾參與潛力新秀培育計畫、並持續獲得資源挹注的年輕選手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國家隊主力,包括本屆最年輕、年僅16歲、來自新竹高商的游泳選手李翊菱;上屆以18歲初次參賽即勇奪男子10公尺空氣手槍銅牌的許明睿;在今年全中運男子100公尺項目中打破全國聽障紀錄的田徑新秀危宇澤;以及於2024年世界聽障青年運動會及亞太聽障運動會,分別在400公尺項目為我國斬獲佳績的田徑新星陳昀暄,皆為本屆賽會備受關注的明日之星。為兼顧選手學業與訓練安排,代表團預計於8月15日假臺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聯合開訓典禮後,採分散式訓練模式,各選手於原訓練據點持續備戰,至賽前1個月(10月14日)起,代表團將實施集中訓練,進行最後整備與衝刺。對於此次備戰規劃,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秘書長兼代表團總領隊趙玉平表示,近年各國推展聽障運動越來越朝向高度競技化發展,國際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國聽障運動團隊在體育署的支持之下,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仍獲得充足資源得以持續投入正常訓練與參賽,加上各級人才培育政策與資源到位,國內聽障運動人才能夠銜續不斷;自去年起執行的備戰計畫,則是將各項資源與服務全面提升,聽障運動團隊享有的資源將是歷屆以來最好,即使放眼國際,也少有國家能有如此待遇。體育署洪志昌副署長表示,本屆賽會在體育署核定之備戰計畫支持下,選手與指導教練每月可領取訓練津貼,並得運用訓練協助費購置訓練服裝及相關用品。備戰期間亦全面導入運動科學、運動傷害防護、醫療照護及心理諮商等專業資源,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本屆聽障奧運的培訓與集訓過程中,亦將加碼補助隊伍於國內訓練及參賽所需之交通、住宿與報名費用,全面提升訓練與服務品質,作為選手強力的後盾。洪副署長期許透過完善的資源投入,讓選手在培訓期間無後顧之憂,得以全心投入訓練,突破上屆成績,為國爭光。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5A714DC536FEFD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5A714DC536FEFDA
「114年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今(10)日於新竹市隆重登場,今年會議以「AI賦能.青創動能」為主題,集結全臺各縣市青年事務單位首長與代表,共同聚焦AI與青年創業的未來發展,為全國青年政策佈局注入嶄新動能。為促進青年政策推動與掌握青年關注議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自113年起首度舉辦「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致力打造中央與地方的溝通協作平臺;今年會議邁入第二屆,首次由地方政府承辦,今(10)日於新竹市展開為期兩天的會議交流,透過沙龍座談、政策研討及實地參訪,結合地方實踐經驗與中央政策連結,攜手為青年打造更具支持力與前瞻性的政策環境。本屆會議環繞「AI賦能.青創動能」主軸,回應當代科技浪潮與產業轉型趨勢。根據《2025 AI指數報告》與《2025工作趨勢指數》顯示,全球各國與企業正大舉投資AI技術,爭奪AI科研主導權,企業紛紛導入AI成為創新驅動核心。青年署陳雪玉署長強調,青年政策的AI布局已刻不容緩,應透過政策加速青年與AI接軌,建立「人類+AI」協作模式,提升創新力與就業競爭力。在此趨勢下,規劃圓桌論壇聚焦AI賦能、創新創業、地方創生及國際交流四大面向,深度討論及交流。各縣市近年來依區域特性與青年需求,積極推動AI相關的青年培力與創業扶助政策,並結合地方創生策略,活化農林、觀光、文創等在地資源,吸引青年返鄉投入創新創業,促進區域經濟與社區再生。新竹市政府「新創動能辦公室」整合產官學研資源,積極推動青年創業,於會議現場安排多家科技新創企業展攤分享,讓與會人員實地了解青年AI創業成果,以及11縣市透過展板和擺攤展示青年政策成果;並於明(11)日安排共創青年許願樹及前往TASA國家太空中心參訪,促進新創、AI與太空產業間的跨域對話,激發更多青年培育與創業的合作火花。此外,本次會議亦安排重點說明「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以百億預算投資青年赴海外參與國際交流、實習與培訓,打造全球競爭力。藉由拓展國際鏈結,展現臺灣青年在國際舞臺上的創造力、活力與韌性,進一步讓世界看見臺灣青年、看見臺灣的未來力量。「114年全國青年事務單位首長會議」今年首次由縣市輪辦,本年7月10日至11日於新竹市舉行,青年署期許透過本會議,進一步深化全國青年事務的協作與創新,透過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努力,持續在青年各人生階段提供完善支持,成為青年的神隊友,為國家發展注入新能量。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350A71FA03E7BF5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350A71FA03E7BF5
為打造嶄新的運動部,行政院設置諮詢小組,廣納各界人士意見。針對學校體育業務已確立分工原則,學校體育涉及一般體育教學,由教育部辦理;運動專業部分,由運動部辦理。教育部體育署今(10)日在「114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特規劃「運動部成立後學校體育業務」專題報告,向各地方政府說明運動部成立後學校體育業務,促進相關人員對於本次組織再造的瞭解。教育部體育署表示,「運動部」相關組織法案業經總統114年1月24日公布,預計9月9日掛牌成立。「運動部」專責綜理全國運動政策,下設專責次級機關「全民運動署」,推動全國運動業務,強化臺灣的國際參與及影響力,以運動壯大臺灣。依行政院分工原則教育部負責課程教學相關事項,如教學所需場地器材、課內游泳教學、課內適應體育等;運動部辦理運動專業事項,如專項訓練所需場地器材、課外水域運動、課外適應運動等。至於體育班及專任運動教練業務,亦循前揭原則,教育部負責學生管理、校園安全事件(含通報、處置)、一般課程(含體育課)、員額及退撫等;運動部辦理體育班設班核准、評鑑、體育專業課程等專業事項。為確立分工原則及待協調事項,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已主持召開7次相關會議,教育部國教署及教育部體育署則依分工原則,持續共同召開交接工作會議,據以進行業務盤點及移撥規劃,具體討論業務交接、籌備階段人員進用、未來帳務處理、資訊系統及檔案移交規劃等事項。教育部體育署表示,為暢通跨部會溝通平台管道,運動部成立後,將成立教育部與運動部溝通平台,依實務需要研議需協調事項,以利兩部會業務溝通協調合作。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00A08E3E14A9BE4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00A08E3E14A9BE4
教育部舉辦「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為增進對社區共融與校園活化之認識,規劃「共學校園X共好社區:校園活化的在地實踐」專題報告,特別邀請臺中市安和國中與南投縣政府、新北市政府分享社區共讀站開放共享及餘裕空間活化案例,引導學校及地方政府朝開放校園場域予社區共享,形塑共學共好的教育價值。校園空間開放與社區共享係教育部持續推動之政策,各地方政府已訂定校園場地開放相關規範,以鼓勵所屬學校於課後及假日彈性開放場地,供社區民眾多元使用,朝向全民共享之生活與學習場域發展,促進共學氛圍。本次邀請臺中市安和國中分享「學校社區共讀站」設計理念、活動推展與開放社區使用歷程。臺中市安和國中學校社區共讀站,以學生「思考」、「自主」、「創藝」為設計發想,整體空間充分運用自然採光,營造透亮又放鬆的氛圍,閱覽區各物件皆可配合課程活動彈性調度使用。共讀站不僅提供校內師生於平、假日使用,亦開放社區民眾於平日晚間、假日全天使用,並透過主題書展、聊書講座、師生創作展等課程及活動,吸引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國教署表示,對於校舍餘裕空間活化運用,已發布「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校舍空間多元運用要點」,引導地方政府依據社區需求、地方政策等方向,將餘裕空間轉化為教保服務、社會教育、休閒運動、社會福利等用途,持續發揮公共服務功能,本次亦邀請南投縣政府、新北市政府分享停辦學校校園活化案例。南投縣水里國小車埕分校停辦後轉作觀光服務設施,校區經撥用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校舍空間重新進行整體規劃,結合當地林業及鐵道文史特色,設置鐵道小學堂及車埕遊客中心等設施,除提升當地旅遊服務,也將昔日校園空間轉化成旅遊景點。新北市貢寮國小吉林校區則轉型為地方創生基地,校區由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進駐管理,發展環境教育、地景維護,協助貢寮區國中小環境教育課程的研發與推廣,112年透過國家發展委員會計畫,進行校舍改造及結合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青年培育的設置,轉型為貢寮梯田產業、生態保育的地方創生基地。國教署表示,學校教育設施的活化及開放,不僅提升場地使用效益,亦可強化學校與社區之互動連結,藉由實務經驗交流,展現校園空間活化與社區共融之具體作法,鼓勵地方政府與學校參與,持續推動教育場域與社區生活之深度連結,實踐學校與社區共學共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485F91F40FF7D89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485F91F40FF7D89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暨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執行秘書郭伯臣今(10)日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以「中小學數位學習推動規劃」為題發表專案報告。郭校長深入剖析國際數位學習趨勢,並說明我國在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的近3年來的推動成果與未來展望,報告中強調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分析在提升關鍵學習能力及實現最佳個人化學習與協作學習的重要性。郭校長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於113年發布教師與學生「AI素養框架」,顯示AI素養已成為全球教育的重點,並以日本和韓國為例,說明各國在數位學習與AI教育的推動現況,這些國際趨勢共同指出了個人化學習與AI數位教材輔助的重要性,說明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組合各種學習方法,以實現最佳個人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目標。教育部自111年起推動為期4年的「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已開發豐富的數位內容提供全國中小學師生免費使用,並補助各縣市政府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協助學校順利導入數位學習。教育部已積極將AI導入教學與學習中,教育部因材網免費提供全國中小學師生使用,除透過判別式AI技術將學習診斷結合課綱知識結構提供學生個人化學習路徑,運用生成式AI技術開發「通用型學習夥伴」及「學科領域學習夥伴」教育AI工具,並於113年9月起開放全國師生免費使用導入生成式AI的學習夥伴(e度)協助教與學。另平臺課程包功能亦提供教師善用各項資源組裝教材提升課堂教學及互動便利性。實證數據顯示,善用教育部因材網能顯著提升學習成效。依據109年至113年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習扶助方案」科技化評量資料顯示,學習落後學生使用因材網學習累計超過4小時,國語、英語與數學3科的成長測驗通過率明顯高於未使用者;113年使用因材網超過4小時且搭配使用生成式AI學習夥伴的學習落後學生,在國語、英語與數學的成長測驗通過率甚至高於僅使用因材網者,顯示生成式AI導入更進一步強化學習成效。另依據數據顯示,學生於暑假期間在因材網持續使用英語與數學學習資源,其累積使用週數越多,在科技化評量的成長測驗中通過率也越高,顯示善用數位學習工具有助於減緩「夏季學習失落」現象。這些成果充分證實數位學習平臺與AI科技的整合,能有效縮小學習落差,提升教育公平性與整體學習品質。為因應國際數位學習的發展趨勢,教育部下階段AI教育規劃緊扣全球教育AI脈動,透過六大核心子計畫,全方位升級我國中小學數位學習環境與教學品質。其中,子計畫一至三為既有政策之延續與深化,教育部將持續開發影音、互動、遊戲化等多元數位教材,並優化數位學習平臺之維運,提升教學資源的多元性與可近性。並與縣市協力使學生能善用學習裝置與網路資源。持續建構教育大數據系統,透過學習行為與成效的深入分析,提供政策制定、學校行政、教學策略、學習輔導及數位平臺優化之依據。子計畫四至六則為全新設計,為深化臺灣中小學生的數位素養與AI應用能力,規劃新一代AI學習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結合教學法創新、教師增能研習與實驗方案推動,強化教師AI教學能力與實踐機會。並設計符合中小學學生學習需求的科技領域AI素養課程、補充教材與教學法,提升學生應用AI解決問題與創新創作的能力。為永續推動智慧教育,導入AI輔助於師資培育課程,提升師培教師與師資生的AI教學知能,建置AI教學支持系統,強化臨床教學與教學實踐研究。下階段AI教育規劃的推動將為臺灣中小學數位學習環境帶來系統性升級,培育具備未來競爭力的數位公民。教育部將持續以前瞻視野與創新精神,與縣市政府合作,打造更智慧、互動與包容的教學場域,為教育資源的公平普及與學習成效的全面提升注入新動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FF8A55F908F23B9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FF8A55F908F23B9
教育部114年度自學進修專科學校學力鑑定考試於114年7月10日(星期四)上午9時至7月24日(星期四)下午5時受理報名,本考試一律採網路登錄後通訊報名,以郵戳為憑,逾時概不受理。簡章、網路報名繳費暨准考證下載系統網址:https://www.tcte.edu.tw/index.php?mod=ExamBusiness/exam_self。本考試是為鼓勵早年因故失學,投入工作多年、技術精熟後,希望再投入正規學制學習之民眾,在符合本考試應考資格後,透過本考試分科分年取得及格證明,待全數科目及格後取得通過證書。本考試通過證書僅代表具備相當專科學校畢業能力的「學力」,得依「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2條第5款規定報考大學四年制學士班一年級新生入學考試,或依第3條第5款規定報考大學二年制學士班一年級新生入學考試。本考試應考資格除年滿22歲,持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護照或我國政府核發之有效居留證明文件外,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一、具有高級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程度之學歷,並取得乙級以上技術士證或相當於乙級以上技術士證之資格。二、取得乙級以上技術士證或相當於乙級以上技術士證之資格後,取得與該技術士證相關之二年以上工作經驗。本考試採筆試方式辦理,考試科目為國文、英文及符合申請科系性質之專業科目2科。考試採單一選擇題型,答錯不倒扣。每科以60分為及格,100分為滿分。本次考試科目均及格者,或各科目均達50分,而總平均達60分者,為考試通過。相關考試訊息請逕洽財團法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基金會,電話:05-5379000分機300、600。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CF4413577408407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CF4413577408407
為推動當前教育政策,持續落實「友善校園」精神,強化中央與地方夥伴合作,教育部於114年7月9日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首日議程聚焦以「友善校園」為中心主軸,圍繞「落實校園霸凌零容忍政策」、「推動全校參與式友善校園文化」,以及「打造正向管教的支持系統」三大面向進行深入研討,期望透過學生為中心、學校為本位的策略,建構尊重、關懷與包容的校園文化與制度環境。在地方實踐層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於會議中進行經驗分享。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積極推動修復式正義理念,以該市中山國民中學為例,針對校園中發生之學生衝突事件,導入以當事人對話、社群參與與關係重建為核心的調和會議機制。該校透過成立教師調和團隊,並結合專業第三方協力處理個案,促使事件處理不僅止於懲處層面,更強調理解、責任與修復,除落實校園霸凌零容忍政策外,亦建構起具包容性與支持性的校園網絡,營造安全友善的學習環境。在面對數位時代帶來的教育挑戰與機會,新竹縣政府教育局與新竹縣博愛國民小學則以科技融入正向管教與生命教育為重點,推動智慧校園計畫,運用數位平台強化教師與學生的情緒溝通與學習反饋系統。博愛國小發展出具體教案,結合AR/VR技術進行情境模擬,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情緒、學習正向互動與同理他人,有效提升媒體識讀與資訊素養,實踐「教室即生命教育場域」的教學理念。教育部表示,為協助教師因應新型態挑戰,未來將持續整合科技工具與現行政策資源,建構系統性的教師支持機制,提供教師專業諮詢、壓力調適、情緒管理及法律素養等資源,並透過多元且持續的專業增能課程,提升教師推動正向管教與零體罰政策的實踐能力。教育部強調,期盼藉由本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深化中央與地方教育體系的對話與合作,透過愛與專業守護每一位孩子的尊嚴與成長,持續推動校園霸凌防制、正向管教及校園安全機制,形塑尊重、關懷、包容的校園文化,營造友善、溫馨的學習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8B27E20A42AF541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8B27E20A42AF541
為瞭解國民中小學因颱風所造成的災情及復原進度,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與嘉義縣翁章梁縣長、蔡易餘立法委員與縣府教育處李美華處長,共同視察嘉義縣三江國小與義竹國中2所學校,實地瞭解學校災損情形,並強調教育部將持續協助地方政府及學校儘速恢復校園正常運作,提供師生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教育部表示,依校安通報資料,截至114年7月9月上午9時止,高級中等以下受災學校共計567校。教育部已於7月8日核定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校園災害搶險搶修及復原金共1,200萬元,補助1,080萬元,用以支應國民中小學校園搶險與復原,如校園水、電、通訊、安全評估等緊急復原工作,以協助學校儘速恢復校園正常運作。本次丹娜絲颱風對嘉義縣多所偏遠地區學校造成嚴重損害,其中三江國小校內屋頂鋼浪板遭強風吹落,造成校園多處設施損毀,校內電梯鋼骨、彩色遮陽網及幼兒園遊戲器材等設施皆受損嚴重亟待修繕;另義竹國中教學大樓太陽能板飛落,其教室與活動中心窗戶也遭強風損毀,並導致室內設備多處損壞,學習環境大受影響。鄭部長視察學校並向辛勤守護校園的校長、教師與行政同仁表達由衷感謝,並表示就災損較嚴重的三江國小與義竹國中,請國教署儘速與嘉義縣政府合作,專案予以協助;也請嘉義縣政府盤整所轄學校損害情形後,儘速依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14年7月丹娜絲颱風」專案與教育部及地方政府災害準備金管道提出復健需求,教育部後續亦將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從寬、從速、從簡原則,加速審查作業,以協助學校加速進行災後復建,力求給予師生安全的學習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D3FC1D4638FAF79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D3FC1D4638FAF79
教育部國教署於114年7月9日召開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以「學在日常,語你飛翔」為中心議題,邀請幼兒園及學校分享生活化的語言學習執行經驗。英語文部分邀請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宜蘭縣新生國小、高雄市福山國中及國立新竹高商分享,臺灣台語部分則邀請高雄市獅湖國小附設幼兒園及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分享,透過各領域及校訂課程使用英語與本土語教學,並規劃學生多元學習活動及獎勵機制,讓學生於日常情境中自然使用英語及本土語。為因應全球化趨勢,教育部積極挹注軟硬體資源,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改善公立國民中小學的英語與本土語學習環境,同時支持教師調整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及本土語文學習興趣與能力。教育部推動的語言政策涵蓋國際語言與國家語言兩大面向,2030雙語政策屬於國際語言政策,核心價值為多元與包容,與《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一條所強調之尊重多元文化精神一致,在推動雙語教育的同時,也同步重視國家語言的保存與發展,透過增加國家語言的學習時數與強化相關資源,實踐語言多元並進的政策目標。在英語方面自110年起,更推動結合「普及提升」、「重點培育」與「弭平落差」三大主軸的雙語教學與學習模式,以銜接「2030雙語政策」的整體規劃;在本土語文推動部分,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本土教育整體推動方案」,引導各縣市從師資增能、學生多元學習、教材研發等面向規劃外,亦引進傳統藝師或結合場館資源,豐富學校本土語文課程文化深度;另鼓勵國中小及幼兒園申請「臺灣台語沉浸式教學計畫」,透過課程及多元活動設計,營造語言學習環境,亦透過夏日樂學計畫,提供國中小學生暑期本土語文學習課程,提升學生對語言學習之興趣。國立嘉義大學附小結合雙語課程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由外籍教師協助本國教師進行師生雙語體驗活動,鼓勵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並推動雙語導覽員培訓,引導學生以雙語進行嘉義林業文化導覽,促進親師生對在地文化的理解、認同與關懷;宜蘭縣新生國小則將雙語課程與在地文化融合,搭配節慶主題、在地美食等元素,並透過英語角、「每週一句」等英語口說任務,讓學生在日常情境中自然使用英語,逐步建立語言學習節奏。高雄市福山國中善用學校與社區資源,設計固定且持續的雙語學習活動,設置實體與數位英語對話角,並創造真實生活情境下的語言學習機會,強化學生生活中使用英語的能力。新竹高商則積極打造雙語生活化校園,成立國際化推動小組,實施英語廣播,並辦理各類雙語體驗活動,教學上結合Cool English線上學習平臺資源,設計跨科雙語專題與簡報發表,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練習表達、合作解決問題,實踐新課綱「溝通互動」、「文化理解」與「生活應用」三大核心素養。 高雄市獅湖國小附幼在例行性活動中,讓幼兒照顧菜園、餵雞,透過親近大自然,認識植物及昆蟲,另邀請家長分享各行各業,如藝術課的老師、軍人及醫生等,融入社區資源及家庭的支持,在生活中學習臺灣台語;國立臺南大學附小透過建置互動環境,整合校外資源邀請劇團進行全校及入班演出,並安排學生於晨間及午間以臺灣台語進行廣播,讓學生樂在學習。國教署表示,期盼透過友善雙語校園的推動,讓語言學習不再侷限於課堂,而能融入日常生活,進一步提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使用英語文及本土語文的信心與能力。藉由多元豐富的活動,讓學生自然開口、樂於表達,將語言學習落實於生活每個角落,打造共學、共融的校園環境。國教署也將持續與直轄市、縣市政府、高中(職)以下學校及教師攜手合作,朝「學在日常」的願景持續邁進。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4AB9D1E9294E644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4AB9D1E9294E644
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於今(114)年7月9日及10日舉行,第一天中心議題之一以「社會情緒學習(SEL)」為主題,邀請國家教育研究院、縣市政府代表、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分享推動經驗,體現社會情緒學習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從小構築情緒軟實力,培養更具韌性及健康的下一代。為實踐「健康臺灣」之國政願景,教育部於今年2月19日頒布「幸福教育、健康臺灣 幸福學校、師生共好:教育部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114年至118年)」,本計畫共有5個推動面向,包含:「研發與開展在地經驗」、「人才培力」、「學校文化與環境」、「跨系統連結」、「推廣傳播與國際連結」,各級學校可結合學務發展願景、各學科教學及活動,進行整全式規劃操作,連結社區教育、家庭教育、非營利組織等資源,建立教學實踐與學校推動的資源平臺。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林哲立副研究員,針對「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進行政策內涵之介紹,並提出各縣市在推動上需要關注的議題,包含全校取向之推動策略、結合素養導向教學與班級經營進行整合性的實施、強化學校領導人與教職員的心理資本等要素,進行經驗分享與實踐建議。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以「系統觀點」推動全方位的社會情緒學習政策,連結心衛中心及學校輔導資源,強化親師生正向心理素養。臺中市僑孝國小藉由班級活動融入社會情緒學習概念,如進行訓練專注力接水杯活動體驗、注意力小劇場、慢慢喝水、討論公約,促進學生的觀察覺知、情緒管理及專注力,有效增進自我覺察及自我管理能力。臺中市僑孝國民小學游麗蓉校長分享,師生在覺察自己的情緒,建構復原力並相互學習後,有共同的經驗、語言及理解,對個人及社會都有良好正向發展。社會情緒學習和一般學科學習不同,需要在生活中刻意練習,花蓮縣立三民國中林國源校長在校內推動「SBIOR學習單」(即Situation情況、Behavior行為、Impact影響、Options選擇、Recovery修復),讓學生從校園生活的事件中,透過引導反思與對話,如:重來一次會如何理解?會選擇怎麼應對?引導學生從真實經驗中學習,培養自我覺察管理、社會覺察及社交技能。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歐靜瑜校長分享,校內透過班會時間結合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不僅可以提升學業表現,更能培養學生情緒智商、建立正向人際關係、增進抗壓性與解決問題能力,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教育部表示,各級學校將辦理社會情緒學習活動與課程,將增益學生多元智能的展現,社會與情意技能的發展,學生能夠逐步具備自我認同、同理關懷他人、樂在學習、樂於挑戰不怕失敗。更期待學生不僅是學習社會情緒學習相關知識概念,而是在課業學習中加以體現,讓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昇華為Students Enjoy Learning,讓師生共好快樂學習。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EE924CBF55A5430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EE924CBF55A5430
為凝聚教育共識及促進教育工作的經驗交流,教育部於今日起二天在嘉義市舉辦「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今(114)年的會議主題訂為「雙語鏈世界 韌性築未來」。為強化各直轄市、縣市教育局(處)長間的對話交流與經驗分享,今年會議打破過往進行方式,讓局(處)長有如身處世界咖啡館,就會議各項主題集思廣益並深入對談,期能透過兩天的會議對話交流與分享,形塑各項教育政策推動共識,達到知識共享,讓教育共好共榮。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表示,本次全國局(處)長會議納入了校園活化再利用及開放、雙語生活化教學、本土語沉浸式教學、社會情緒學習、數位學習、友善校園等議題,相當貼近第一線教學現場的需求。他分享,友善校園是教育政策的重點,教育人員必須能讓學生透過學習,創造共同的生活記憶,而這其中也包含社會情緒學習的理念,要能理解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覺察自己的情緒,才能創造多元、友善學習環境。他也感謝嘉義市政府,將一個學校預定地開創為探索學習、雙語學習的場域,成為培育孩子面對國際化環境最好的範例。另外,他指出,學校校園可以成為社區運動、休憩、藝文活動的支撐據點,讓社會韌性從中小學出發。本次會議聚焦三大議題。首先以「社會情緒學習」開場,回應當代教育強調全人發展與心理韌性的趨勢,並由國家教育研究院、地方政府及各級學校從政策與實務層面,分享推動社會情緒學習的策略與經驗。接續的「雙語生活化」議題,說明國教署推動雙語校園與本土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強調學校應營造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氛圍,讓語言學習融入日常。最後,「友善校園」議題聚焦數位時代下的校園安全與正向管教,藉由縣市與學校經驗交流,強化防制機制與支持體系,打造尊重、關懷與安全的學習氛圍。此外,會議也規劃「中小學數位學習推動規劃」、「共學校園X共好社區:校園活化的在地實踐」及「運動部成立後學校體育業務」等專題報告,讓全國教育局(處)長深入掌握當前關鍵教育政策進展,作為未來規劃與實踐的重要參考依據。教育部期待透過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深化中央與地方的政策對話,凝聚共識,強化協作,攜手推動教育創新與永續發展。透過各級教育單位的共同努力,讓臺灣教育持續精進,為每一個孩子的打造高品質的教育環境與未來。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C5B9CC1E7597705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C5B9CC1E7597705
為推動技職教育向下扎根,鼓勵國中畢業生適性入學,教育部114學年度持續辦理「高級中等學校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9日公告續招簡章,全國共有51所高級中等學校、233個專業群科(班)辦理「實務選才」,提供3,338個招生名額。國中畢業生可依據興趣與性向選擇,且不受國中學籍區域限制。國教署說明,114學年度續招參與學校以就學區域區分,計有基北區、桃連區、竹苗區、中投區、雲林區、臺南區、高雄區、屏東區、宜蘭區、花蓮區等10個就學區。其中以基北區招生名額最多,預計錄取13校56班(群、科)922名;桃連區次之,預計錄取10校54班(群、科)738名。招生職群包括:機械群、動力機械群、電機與電子群、化工群、土木與建築群、設計群、商業與管理群、外語群、農業群、食品群、家政群、餐旅群、及藝術群等12群。其中餐旅群招生名額最多,預計錄取33校42班(群、科)783名;商業與管理群次之,預計錄取20校29班(群、科)448名。國教署說明,本管道自114年7月9日起受理報名(報名時間依各校簡章規定時程辦理),各校簡章、術科測驗時間及術科測驗內容範例等詳細資訊,請至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宣導網(https://shs.k12ea.gov.tw/site/special)下載參閱。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3EF18B0D5659F4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3EF18B0D5659F4E
為促進運動產業發展,立法院於今(8)日三讀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8條、第13條、第26條及第26條之2修正條文,期望透過本次的修法作業,擴大資源挹注、完善職業運動發展、加速業餘運動職業化、支援運動賽事舉辦,提供運動產業更穩固的發展基礎,建立更優質的發展環境。本次修法作業,經行政院與立法院共同協力,共通過4條條文修正,重點說明如下:一、重視運動數位科技運用:修正第8條,為運用數位技術或資訊科技等運動科技提升運動產業服務品質或提高運動產業競爭力,主管機關得採取適當之輔導或獎助措施二、引進國家發展基金投資運動產業:修正第13條,為促進運動產業發展,提升運動產業競爭力,引進國家發展基金及民間資金投資運動事業,以利運動事業取得推展運動業務所需資金。三、鼓勵民間資源挹注全民運動賽事:修正第26條,為鼓勵民間企業參與推動全民運動,增列營利事業捐贈辦理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促進全民運動發展賽事,得依所得稅法規定以費用列支。四、提升民間資源投入運動產業誘因:修正第26條之2,對職業運動或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主辦單位之捐贈得加成減除之額度由150%提高至175%,以及對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主辦單位之捐贈得減除營利事業所得額之施行期間由5年延長至10年。體育署表示,配合運動部即將成立,因應運動產業蓬勃發展,期盼透過本次修法,加入國基發展基金資源及擴大民間資金,為運動產業多元發展挹注新的能量,有助於建構更優質運動產業發展環境,打造全民參與、多元發展、 創新驅動的運動產業國家。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6ACD987CAA7D262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6ACD987CAA7D262
教育部國教署持續提供國中畢業生多元適性的免試入學管道,全國15個就學區辦理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8日公告分發結果。學生可於上午11時起至各就學區免試入學委員會主委學校及招生學校網站查詢錄取結果,並於7月10日報到。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報名人數總計11萬4,257名,錄取11萬3,835名,錄取率99.63%;另有關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部分,114學年度有基北區、桃連區及嘉義區等3區辦理,已併同所在就學區免試入學分發完成,本管道6所學校總招生名額195名,總報名人數計165名(基北區95名、桃連區43名、嘉義區27名),合計錄取131名,總錄取率79.4%。國教署提醒錄取學生,務必依照錄取學校規定時間及方式報到;報到前可善用學校網站招生宣導專區查詢報到程序及應繳資料,並進一步了解學校課程安排、發展特色、未來進路及暑期活動等資訊。未獲錄取的學生,可再報名參加由各主管機關核准辦理的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續招,辦理學校名單、招生名額等訊息,已於7月9日起公告於「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網站」(https://shs.k12ea.gov.tw/site/special);另外,也可參加各主管機關核准招生學校辦理的免試入學續招,辦理學校名單、招生名額等相關訊息,預計於7月29日起公告於「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免試入學續招資訊網」(https://shs.k12ea.gov.tw/site/contiEFA),學生可逕行上網查閱。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C1B49E0CFF32958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C1B49E0CFF32958
登入系統
功能選單
系統公告
2023/1/6 中文打字及靜思語打字練習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提供「有注音」的範文供年級比較低的小朋友練習,即使沒學過的字,小朋友看著注音應該也能順利打出來了,歡迎試用。如果教科書業者能授權提供國語課本整課的範文,小朋友練習打字時就更方便了,希望有人能促成這件事啊!
2022年公視新聞RSS服務改版,不提供完整新聞內容,只提供簡單摘要,本站的公視新聞打字服務無法取得完整新聞內容,只能暫時停用,改為提供教育部即時新聞。
本站自2021/3/18改版以來,至2021/7/31已超過24萬筆測驗紀錄,未來測驗紀錄增加速度勢必還會再加快,為提升使用者的操作體驗,減少伺服器查詢及統計負荷,也貼近學校教學現況,每年8月1日新的學年度起,會將打字練習紀錄轉移至新學年度的資料表存放(舊有的紀錄並未刪除),期盼打字高手們繼續練習,挑戰自己,再創佳績。
8/1移轉之後,所有查詢頁面只能查到該學年度(每年8/1至隔年7/31)的測驗紀錄和統計情形,如非必要,跨年度的資料不再提供查詢,以節省系統資源。如果有老師要用本站的測驗紀錄做為學生成績參考,也請於7/31前完成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