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育部新聞練打字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下稱童軍總會)114年3月15日於七星苗圃遊憩區辦理「114年童軍節慶祝活動」,邀請會長賴清德總統、榮譽理事長鄭英耀部長、理事長林明裕與來自全國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童軍代表等近450位童軍夥伴,齊聚遊憩區共同慶祝及表揚績優童軍代表。會長賴清德總統除親臨典禮並致詞肯定童軍總會長期推動童軍教育的努力與貢獻,像是今年與臺灣重新思考環保教育協會合作首辦「全國海岸線海廢調查計畫」,實地勘查全國海岸線146個觀測點,將調查數據建立海廢現況的資料庫,續由淨灘團體及企業至地處偏遠之海岸線進行淨灘活動。其次,也積極爭取與辦理大型會議及國際活動,包含114年10月將在高雄舉辦「第28屆亞太童軍領袖會議」以及118年世界羅浮大會,展現「深耕臺灣、走向國際」。此外,賴總統特別頒發仁愛榮譽章與服務榮譽章表彰傑出貢獻的夥伴,榮獲仁愛榮譽章的嘉義市常民複式童軍團曾柏錞先生,在有人倒地且失去意識的緊急狀況下毫不猶豫進行CPR,及時挽救生命,充分發揮「義所當為、毅然為之」的童軍精神;榮獲服務榮譽章的高雄市快樂童軍團陳火旺先生,表彰他過去四十多年來致力童軍運動的推廣與發展,為無數童軍夥伴提供了幫助與指導。教育部長鄭英耀也表示,童軍教育強調的合作、服務及實踐,讓孩子們在真實情境學習技能、培養品格,除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外,在體驗學習中培養責任感、團隊合作和領導能力,進而對社會有所貢獻。教育部未來也會持續支持各地方政府與民間童軍團體,透過多元管道將童軍精神落實於日常生活並發揚光大,為臺灣社會帶來更多正向力量。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D8F0B6C24FDA896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D8F0B6C24FDA896
戶外教育重視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探索體驗,觸動全方位發展,期望藉由戶外教育的實踐,讓學生走出教室,探索世界,體驗學習的多樣性與深刻性。教育部國教署113學年補助全國101所高中職學校,發展山野探索、博物館參訪、海洋教育、不義遺址認識及食農教育等課程,落實「向山致敬、向海致敬」政策,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國教署說明,為讓學生深入認識家鄉,進而了解與守護自己的土地,國立仁愛高農結合原鄉地理環境與在地文化,帶學生至工藝館與泰安苧麻文化園區認識苧麻的基本知識、製作臘葉標本與拼貼畫,課程結合食品科學原理,引導學生運用苧麻製作原鄉料理,讓學生更深入認識苧麻的多元用途,學生也在校園農場、部落及周邊環境進行實地探索,進而與環境產生連結,加深對鄉土的連結。基隆市立八斗高中鄰近多處潮間帶,因此學校規劃「八斗海洋公民科學家種子培訓」課程,透過潮間帶踏察與戶外體驗,從「親海」到「知海」,最終「愛海」深化學生作為海洋公民的使命感,培養他們關懷海洋、守護生態的責任與行動力。國教署表示,戶外教育是五育均衡發展的重要環節,透過五感體驗,學生能更深入理解自然、生態與文化,培養環境責任感。未來國教署將持續擴大補助,深化地方文化連結,讓戶外教育成為學習新常態,並積極接軌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3B21EF8FABF6473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3B21EF8FABF6473
112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頒獎典禮今(14)日下午於國家圖書館3樓國際會議廳舉辦,由教育部葉丙成政務次長親自頒獎。此次共有148件計畫獲獎,會中並邀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胡其瑞副教授、明志科技大學賴宛吟副教授代表分享計畫執行心得。葉政次在會中除了向獲獎教師積極的研究態度與教育熱忱表達感謝,也表示這些研究成果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貢獻,期許績優教師們以典範之姿發揮影響力,引領更多教師走向教學精進的道路。頒獎典禮結束後舉行「典範的延續與開展-談績優計畫的下一步」論壇,由國立臺灣大學陳毓文教授主持,淡江大學蔡明修助理教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陳樹人副教授、國立金門大學洪于婷副教授、長庚科技大學李香君副教授、以及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倪仁禧教授共同與談,分享與探討如何拓展計畫的成果與影響力。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以經費直接補助個別教師的方式,協助教師進行課程教學研究,透過適當的研究方法及評量工具進行檢證,強化大學培育人才的任務。教育部表示,回顧107年度至今的發展歷程,教育部致力於對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推動;108年度規劃USR和技術實作專案,擴大補助計畫件數;109年度共構區域基地學校,辦理各式主題講座與實作工作坊、組織教師社群、啟動mentor諮詢服務;110年度發行學術期刊《教學實踐研究》,促進教學實踐研究成果的應用與推廣;113年度通過提高教研人員待遇措施,計畫主持人費用每月最高可達新臺幣1萬2,000元,並可聘用博士生兼任研究或教學助理;114年度起,出於對學生情緒健康問題之關懷,新增「情緒健康與福祉」專案。目前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共有10個學門、3個專案,希望教學創新的量能能觸及更多的領域。112年度的績優計畫反映了教師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自主性的重視,透過AI輔助教學,並鑒於資訊時代下人際溝通的缺失,增加團隊合作在教學中的比重,以協助學生解決實務問題。例如,國立金門大學洪于婷副教授,為了讓海洋災害防治的教學更貼近在地,以專案式個案研析,營造適當學習對話環境,為學生的海洋防災理論知識奠基。長庚科技大學李香君副教授,發現學生在醫療領域專業英語口說上的不足,用環景影像虛擬實境模擬學生在臨床下的工作環境,提升學生在團體工作中使用專業術語的溝通能力。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倪仁禧副教授,則將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與數學)融入合作學習、田野調查、專家協同指導等多元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在不動產估價實務課程的學習動機。此外,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希望學生學以致用,在理論課程上也能窺見一二。淡江大學蔡明修助理教授,注意到土木工程領域學生在工程管理實務經驗的闕如,故發展出讓學生先面對實務問題、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後,再進行教學的「問題導向試做後學習教學法」,以深化學習成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陳樹人副教授,在面對「學生害怕數學」的難題中,透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累積,發展出將學生依學習風格分類,再搭配多元教學策略的方式,因材施教,以解決科技大學學生長久以來的學習動機問題。績優計畫的相關內容皆建置於計畫成果交流平台的專屬頁面 (https://tpr.moe.edu.tw/achievement/index)。為鼓勵教師提升教學品質並搭配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教育部持續發行《教學實踐研究》期刊(https://jsotl.moe.edu.tw/),提供教師公開發表管道,具體落實研究成果與職涯發展之聯結,同時定期彙整更新多元升等審查人才參考名單(https://tpr.moe.edu.tw/resource/talent),以協助學校遴聘升等審查外審委員。教育部今後也將持續致力於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永續發展,接軌國際高教改革潮流,為專業人才培育、卓越教學品質,寫下新的里程碑。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BC10221901FDC85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BC10221901FDC85
為持續拓展臺美教育交流,教育部委由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與學術交流基金會(Fulbright Taiwan)合作,於114年3月14日在臺北文創(松山文創園區)辦理「2025臺美國際事務主管圓桌交流會」,計有美國16所大學及我國40所大學包含正副國際長、組長、主任等負責國際教育事務之主管及行政人員共計近70名代表參與,就雙邊學術與研究合作經驗交流與意見分享。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計畫」推行之國際交流活動之一為傅爾布萊特國際教育主管團(IEA),旨在提供美國各級大學國際教育主管跨國交流、瞭解他國社會與文化之機會。在IEA訪團3月10日抵臺之兩週行程中,將拜會全臺各地數所大專校院,並經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促成,於訪團在臺期間辦理「臺美國際事務主管圓桌交流會」,以增進美方大學校院國際事務主管對臺灣高教體系之瞭解,並與我國大學校院代表進行對話,本次圓桌交流會係107年開始辦理以來之第5次。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李毓娟司長於交流會開幕式致詞時表示,臺美高等教育互動密切,至113年雙方大學校院已簽署逾2,000件校際學術交流協議,目前有超過2萬3,000名臺灣學生赴美求學,而有近4,000名美國學生在臺就讀。自109年「台美教育倡議」啟動以來,雙邊語言教育合作更趨熱絡,教育部刻正補助18所我國大學校院與58所美國大學校院合作推行「臺灣優華語計畫」,並於113年選送77名臺灣華語教師與華語教學助理赴美任教,未來將持續執行各項臺美教育合作計畫。另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吳正己董事長及學術交流基金會那原道(Randall Nadeau)執行長於開幕式致詞時均提及盼透過每年規劃IEA訪團來臺,持續深化與拓展臺美教育合作。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亦於交流會中專題簡報「臺美教育合作現況與前景」,除介紹臺灣高教制度、「台美教育倡議」推展與雙邊教育交流現況外,並說明教育部對美各項合作計畫。另活動特別商請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鍾鎮城理事長闡述臺灣創新華語教育,並邀請IEA訪團數名代表分享美國學術優勢及國際合作經驗,且於最後之分組交流時段安排IEA訪團所有成員與我國大學與會代表面對面溝通及交換意見。美國係我國最主要之國際教育合作夥伴之一,教育部將在「台美教育倡議」及其3年策略規劃之基礎上,持續結合相關單位,積極推動各項雙邊教育交流合作計畫。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B17FC417C2C58F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B17FC417C2C58FA
為培養我國青年學子國際視野及跨文化溝通能力,教育部與外交部合辦「114年度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培訓營」,將於114年3月15日起開放報名;參訓學員將有機會代表臺灣赴海外參訪,親身體驗國際事務與外交實務,歡迎全國各高中職一至二年級、五專一至三年級在學生,以及參與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學生踴躍報名。國教署說明,本次培訓營預計於7月分北、中、南三區舉行,為期5天4夜;課程涵蓋英語表達能力、外交事務及國際時事、跨文化溝通及國際交流四大領域,並將邀請外交及國際事務專家與學員交流,提供第一手國際經驗分享。學員將透過小組討論、國際時事閱讀與討論及成果發表等活動,培養國際溝通能力與批判思考技巧。培訓營結束後,將從各區培訓學員中遴選18名表現優異的學員,於114年8月赴海外參訪,與當地政府機構、我國駐外單位及學校進行交流;學員將有機會深入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與外交運作,提升國際移動力與全球競爭力。此外,為確保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的學習成效,培訓營同步招募輔導教師。輔導教師將除將負責學員的生活輔導與學習指導外,亦有機會參與8月的海外參訪活動,歡迎對推動國際教育有興趣之教師踴躍參與。國教署表示,外交小尖兵活動過去以競賽方式辦理,今年首度改為營隊形式,期望透過沉浸式學習與實務體驗,深化學生對國際事務的理解,擴大參與學生的學習機會,歡迎全國符合資格的學生踴躍報名。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1E59DAC86B063C8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1E59DAC86B063C8
113學年度大專校院排球聯賽(UVL)公開一級決賽將於本(3)月15日至16日,在天母體育館進行最終決戰,教育部體育署呂忠仁主任秘書今(13)日在決賽記者會中鼓勵各校好手盡情享受決賽舞台,並邀請學生、民眾一同進場觀賽,為心中所屬學校及球員加油。因應競賽強度激升,本次賽事延續使用挑戰系統輔助判決,提升判決公平性。男子組臺灣師大、中原大學、彰化師大及國北教大皆為上屆4強班底,今年再度闖入決賽,女子組由臺北市大、臺灣師大、高雄師大及清華大學搶下決賽門票。決賽首(15)日由複賽成績第1、4名及第2、3名進行交叉對戰,爭取16日冠軍戰門票,各隊來勢洶洶,力拼最終冠軍金盃,賽事精彩可期。男子組首日由臺灣師大對上國北教大,中原大學出戰彰化師大。臺灣師大曾於96至108學年度締造13連霸的輝煌紀錄,今年以預複賽第1名之姿晉級決賽,有望再次重返榮耀。中原大學達成連續16屆晉4強的紀錄,並於複賽最終戰擊退強敵臺灣師大,團隊氣勢如虹,持續朝最終目標邁進。去年拿下隊史首冠的彰化師大,靠著團隊合作,穩扎穩打,挑戰衛冕王座。複賽最終日才確定搭上決賽列車的國北教大,靠著永不放棄的精神,盼能殺出重圍力拼佳績。女子組首日由臺北市大對決清華大學,臺灣師大交手高雄師大。近6年UVL公開女一級冠軍戰皆由臺北市大對決臺灣師大,2隊在複賽交手時,臺灣師大讓2追3逆轉勝臺北市大,雙方若要在冠軍戰再次碰頭,勢必得先突破第一關。高雄師大曾在複賽扳倒臺灣師大,雙方將於決賽再次對決,力拼冠軍賽門票。清華大學於112學年度首闖公開女一級6強,以第6名坐收,本(113)學年度更上層樓晉級4強,確定寫下隊史最佳成績。教育部體育署表示,近年來排球運動在校園內相當盛行,不僅參與人數逐年增加,賽事關注度也逐年攀升,本次決賽8支隊伍力求突破、創造佳績,未能到現場觀賽的球迷,亦可透過緯來精采台及LINE TV收看完整賽事,誠摯邀請民眾一同觀賞熱血的大專排球聯賽。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35EF407AEE36D7B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35EF407AEE36D7B
教育部體育署自109年起持續推動「補助國內基層賽事轉播及行銷宣導實施計畫」,以提升基層賽事的曝光度和影響力,本(3)月28日將舉辦說明會暨增能課程,並邀請過往於計畫中表現優異的體育團體進行實務交流與經驗分享,藉此提升轉播品質及吸引更多觀眾關注基層賽事。本計畫所輔導的對象涵蓋「運動產業及範圍」的運動行政管理業與運動傳播媒體業,不僅能推廣臺灣基層運動,也有提升促進運動產業發展的效益。本計畫至今(114)年3月止累計核定補助393場次各式基層賽事,電視及網路不同媒體平台實況或錄影播出達3,200小時以上,收視及網路觸及達3,400萬人次以上,遍及棒球、羽球、足球、排球、槌球、舉重、跆拳道、電競、健美等種類及賽事,其賽事宣傳片、賽事轉播及賽事精華等,也透過體育署社群媒體平台「動滋Sports」YouTube頻道,累計觀看次數已突破344萬人次,不僅提供運動賽事及選手曝光機會,更是帶動國人對各項運動之關注。過往所製播之基層賽事,以該賽程進行為主體,對於賽前、賽中及賽後宣傳內容規劃執行等效益仍有進步空間,為進一步輔導各體育團體加強賽事媒體轉播及行銷宣導各面向知能,體育署組成專案小組並邀請運動傳播專家與學者為顧問群,為各體育團體提供社群內容行銷建議,並協助改善轉播技術與內容呈現,確保賽事穩定及高品質播出。同時,小組也邀請受過專業訓練的大學生投入賽事行銷與執行,為基層運動注入更多新穎創意與即時支援。3月28日所舉辦的「補助國內基層賽事轉播及行銷宣導實施計畫」說明會暨增能課程,將於活動中介紹補助計畫的申請資源,更透過實際案例分享成功經驗,幫助各體育團體提升品牌影響力。此外,課程內容涵蓋遠端剪輯技術、即時精華片段發布、多視角直播操作等,讓基層賽事在數位時代突破傳統限制,吸引更多觀眾關注。體育署表示,希望透過此計畫輔導國內體育團體加強賽事媒體轉播及行銷宣導之能力,結合賽務能力之專業、選手卓越競技表現及運用新媒體傳播,讓國內基層運動賽事獲得更高關注,帶動基層(社區)運動賽事產業化發展,同時為未來運動傳播人才提供實戰經驗及增加就業機會,創造雙贏局面。歡迎各體育團體與媒體製播單位體踴躍報名,共同為臺灣基層運動發展攜手努力,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yxyN4TNs1T7bhXLd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F5BBE248DD2050C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F5BBE248DD2050C
「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下稱本計畫),至今已邁入第10年!為讓各校豐碩的成果呈現給大眾,今年汲取112年成功在北中南地區展出的經驗,將成果發表分場次、跨縣市辦理。除已於113年10月18日在國立屏東大學動態實體專場分享會及高雄台鋁書店公開展出外,也將在114年3月15日至3月16日將成果海報展移師臺北松菸展出,分享計畫成果。教育部表示,本計畫自105年開辦至今邁入第10年,已補助281個計畫、共2,355位師資生赴國外進行教育見習、教育實習與國際史懷哲服務。本次海報成果展以「師資培育的關鍵驅動力:國際連結X師培USR」為主題,展示了13所師培大學、28個計畫的執行成果,共展出28件計畫執行成果,其前往地區有日本、加拿大、印尼、芬蘭、美國、紐西蘭、越南、新加坡、澳洲、尼泊爾、印尼、肯亞、泰國等,足跡遍布世界各國,師資生們深入了解各國的教育現場,親身體驗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文化氛圍,不僅強化了自身的專業能力,更培養了深厚的教育愛與人文關懷。本次成果展最受矚目的計畫之一,是遠赴北歐芬蘭的幼兒教育見習。師資生們深入芬蘭的幼兒教育現場,以參與觀察的方式,親身體驗芬蘭的幼兒教育理念與實踐。他們發現,芬蘭的幼兒教育強調遊戲與探索,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創造力。這種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給臺灣的師資生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同時,亦有師資生赴開發中國家如肯亞、尼泊爾執行國際史懷哲服務,在資源匱乏的地區,以無私的愛心與專業,為當地的孩子們提供教育機會。這種跨越國界的教育服務,不僅讓人文關懷與教育愛在偏遠地區播種與發芽,更讓師資生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真諦。教育部表示,透過選送師資生參與海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服務,不僅拓展師資生的國際視野,獲得生命中的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面對未來不確定與變動快速的社會環境,讓師資生成為一位具社會責任感、高度學習力、專業能力,並能調整思維,適應新時代的未來教師,在現今需要創新與突破的教育現場中注入新的活力。本次成果海報展展示了師資生們的豐碩成果,鼓勵大家在週末休假之餘,不妨起身到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看展,感受學生們充沛的活力與能量。相關展覽資訊可至計畫官網(https://moebt.nptu.edu.tw/p/404-1040-179613.php?Lang=zh-tw),歡迎參與。【展覽資訊】活動名稱:110-111年度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之成果海報展活動時間:114年3月15日至3月16日10:00-18:00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創意空間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F025866C9175E88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F025866C9175E88
為持續照顧偏鄉離島幼兒,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規劃在地合宜的支持輔助措施,並建構在地文化及學習需求之課程,教育部國教署自93學年度起,針對離島偏鄉幼兒提供支持服務輔導,照顧偏鄉及離島地區孩子的學習權益,113學年度國教署補助離島及偏鄉地區共計13個縣市、537園,經費計新臺幣1,300萬元。以澎湖縣為例, 113學年度結合國教署的支持性輔導及教保輔導團的雙重專業力量,攜手輔導與支持縣內幼兒園專業成長,透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陳正乾的輔導,今年度推動學習區教學,讓孩子在積木組合中學習分類與空間建構、在角色扮演中重現生活經驗、從語文的自信表達,到數學的邏輯推演,透過遊戲讓孩子將概念內化為能力。另為促進幼兒園間課程推動經驗交流及成果分享,澎湖縣自114年度起教保研習規劃辦理全縣國小附幼的課程分享與研討活動,邀請教保服務人員共同探討孩子的學習歷程,提升教保服務人員課程設計專業知能,期盼透過在地文化課程設計,讓孩子探索澎湖之美,在遊戲與學習中感受家鄉文化的厚度。宜蘭縣南山國小附幼結合國小部則推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結合在地部落傳統文化特色融入教學情境,讓幼兒透過課程認識自己的家鄉文化,培養對部落文化的認同。在輔導員支持下,與國小規劃一系列在地文化活動,以泰雅族傳統歲時祭儀守月文化活動,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課程教學活動,包含祭儀祭典規範、傳統食材、編織及歌謠吟唱、依泰雅生活規範訂定班規並遵守等;寒溪國小附幼,透過參與支持性輔導計畫,在教授與輔導員入園協助下,將教學的模式從坊間教材調整為以在地化課程為主軸,透過串連遊戲、操作與議題討論,生活於問題解決思考的脈絡學習,創造幼兒享玩、會玩、樂玩的學習情境。國教署表示,支持性輔導持續與偏鄉、離島的教保服務人員同在,攜手以愛為舟、以專業為槳,帶領每位幼兒乘風破浪,透過巡迴輔導教授與輔導員的專業支持,協助教保服務人員逐年提升專業知能,以促進幼兒均衡發展的目標,共同看見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26F811D9299F93C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26F811D9299F93C
臺灣即將於11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教育部為擴增中高齡者學習機會,於今(114)年度核定全國各鄉鎮市區372所樂齡學習中心,遍及全臺灣361個鄉鎮市區,並且擴大於全國3,118個村里推動,提供中高齡國民就近在社區學習的機會。教育部表示,114年全國共有372所樂齡學習中心,其中11所為各縣市的示範中心。各樂齡學習中心依據地方特色,規劃辦理55歲以上民眾學習課程,內容豐富多元,有生活安全、運動保健、心靈成長的知識課程,以及配合在地鄉鎮特色的藝術文化課程及興趣培養等,並鼓勵長者於學習後組成樂齡學習社團服務社會,提供高齡者不必出遠門可以就近學習的機會。113年全國樂齡學習中心辦理超過11萬6,500場次的學習課程,今(114)年全國372所樂齡學習中心會把學習資源推動到3,118個村里,預計提供20萬小時以上的課程,各中心也將成立1,048個學習後的樂齡社團,讓學員學習後,仍可以與同學互相切磋技能,滿足中高齡者不同的學習需求。苗栗縣樂齡學習示範中心座落於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小的日式宿舍群,優美的學習環境、豐富多元化的課程,讓在地長者有更多學習的選擇,示範中心更成立不同主題的樂齡社團,包含保留在地文化特色的「藺草編織社團」,學員互相學習藺草新設計工法,除傳承在地藺編工藝文化及手藝,更肯定長者自我價值;「廚藝烘培社團」讓學員用最熟悉的家鄉味,共同設計樂齡菜單,吃得巧也吃得健康;臺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邀請曾經在職場叱吒風雲的高階主管,退休後成立「霸氣出擊行動服務團」,創造退休男性在共學同樂的環境氛圍,團員自掏腰包到外縣市的長照機構分享及服務,激發自主學習與行動服務,找回人生價值。為增加社區長者的學習機會,教育部鼓勵樂齡學習中心將學習資源推動到村里,讓獨居、行動不便的長者都可以就近學習,其中長期獨居的90歲李錦春阿嬤,幾年前臺南市後壁區樂齡學習中心推動樂齡拓點課程,開啟李錦春阿嬤的太鼓人生,在樂齡中心積極協助下,「千歲太鼓隊」已成為後壁區樂齡中心最具特色的一個學習社團,而李阿嬤也獲得臺南市政府的終身學習楷模,印證活到老、學老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就像苗栗縣樂齡示範中心謝旻憲執行長說的,每位長者都是人生舞臺上的主角,在樂齡學習中心絕對聽不到長者說「我很無聊、無效…」的話,他們只會跟你說,好忙,時間不夠用,學習讓他們改變,更有自信,可以圓夢人生。教育部表示,讓長者「學習、改變、增能」是樂齡學習中心的目標,面對愈來愈長壽的社會,樂齡學習讓中高齡者擁有充實的下半場人生規劃,您想要規劃精彩的人生下半場嗎,樂齡學習中心歡迎您的加入!各項資訊請上「教育部樂齡學習網」(網址:http://moe.senioredu.moe.gov.tw)查詢。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82B6BB34F1335F9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82B6BB34F1335F9
為促進日本靜岡縣與臺灣高中以下學校間的國際教育交流,經日本靜岡縣體育文化觀光部邀請,「臺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國際教育交流聯盟」114年2月19日由聯盟副會長暨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與日方靜岡縣教育委員會教育長池上重弘、體育文化觀光部部長都築直哉與代表,三方於靜岡縣共同簽署促進教育領域合作之備忘錄。國教署說明,備忘錄簽署宗旨在於「加強交流,以建立臺灣與靜岡縣學生和教職員之間的友誼」、「拓展學生視野並提升跨文化理解」、「進一步促進學校間的姊妹學校夥伴關係」,三方將合作推動學校間各項交流計畫,共同創造多元互動的平臺,以發揮國際教育培養具備全球競爭力人才的關鍵作用,並促進教育與觀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根據日方統計,113年靜岡縣共接待70個赴日教育旅行交流項目,其中約30%來自臺灣學校,雙方在教育交流方面合作相當密切。簽署儀式結束後,我國代表團隨即拜會靜岡縣知事鈴木康友,他表示,本次備忘錄簽署極具意義,不僅能夠促進國際間的文化理解,更為雙方未來建立更深厚的合作關係提供了寶貴契機,期盼未來能藉由不斷深化的交流合作,讓靜岡縣與臺灣在教育、文化及觀光等領域攜手邁向更緊密的未來。國教署表示,靜岡縣是繼千葉縣、四國及宮城縣後,我們的第4個合作夥伴。根據統計,日本是目前臺灣與國外學校簽訂姐妹校中,校數最高的國家,目前至少有290校。113年全臺共計有241所中小學與日本學校進行實體交流,共有1萬4,232名師生的參與,這些成果充分顯示出臺日間教育交流的活躍,也為本次的簽約奠定了穩固基礎,此次備忘錄的簽署,不僅標誌著臺日雙方在推動國際教育與跨領域合作上的堅實步伐,也為促進國際理解與文化交流方面注入了新動力,國教署將持續推動國際教育,為學生打造更具國際視野的學習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9063E75AE534BEB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A9063E75AE534BEB
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及充實本土語文師資,教育部國教署自110學年度起委請臺北市立大學辦理「國中小本土語文直播共學計畫」,透過直播共學模式確保學生學習母語的權益,並培訓國中小教育階段本土語文師資,解決教學現場師資聘任問題,同時也持續研發數位教材,努力打造更加多元的學習環境!本計畫辦理至今已有穩定運行模式,113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參與直播共學校數共246校(國小112校、國中134校)、開班數共671班,參與學生數共4,087人,授課教師共87位。為持續精進直播共學師資的專業性,除透過每月的線上共備會議交流教學心得,也規劃課程以「人工智慧教學應用」、「多元文化議題與教學實務」、「深化多元評量」與「遊戲融入教學」4項主題,辦理教師研習活動。參與教師們表示,研習依語言別進行分班授課,運用本土語言進行交流,且課程強調科技的運用,學習AI與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於本土語文教學應用與操作,講述內容豐富多樣,對於提升教學成效有極大助益。另本計畫將本土語文部編版教材轉化為數位教材格式,並研發為互動式電子書,數位教材已完成第1至4冊、第7至8冊;互動式電子書已完成第1至2冊及第7冊,皆已置於本土語文直播共學網站(https://livestudy.tw/),供全國師生參考運用;針對數位教材的使用回饋,教師們普遍贊同互動式教案,有助於教師發揮各種不同的應用,得以大幅提升教學的靈活度與效率。國教署表示,將持續集結優秀教師的專業力量,支持有需求的學校組成共學聯盟,確保本土語文教育的落實,並更新及研發數位教材資源,讓學生不受空間限制,自如地運用各類素材進行學習,於課堂內外皆能自由探索母語的奧秘,深化學習本土語文教育的內涵。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0EFEE189235B1013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0EFEE189235B1013
為推動海洋素養與新課綱教學創新實踐,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於114年3月6至8日辦理為期3日的「戲劇融入海洋教育議題教學」工作坊,邀請全國關心海洋教育的教師,共同探索戲劇教學以應用於提升學生的海洋素養,促進學習參與及創造力。國教署表示,此次研習課程設計涵蓋劇場遊戲體驗、戲劇教學示範與實作演練等環節。讓教師體驗如何在課堂中運用戲劇技巧,使學生從感性與理性層面理解海洋議題,強化對環境與生態保護的意識,並發展「知海、愛海、親海」的態度,反思如何建立人海共好的和諧關係。工作坊特別邀請臺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的專業講師授課,透過戲劇方法開發教師們的肢體與想像力,再透過形象劇場、情境模擬及即興表演認識劇場教學的特色,現場氣氛熱絡。課程中教師透過角色扮演面臨風機開發的漁村村民,模擬不同視角下的海洋利用價值觀點,反思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進而從個人體會中轉化改編劇本,發展為自己的教案,探索海洋開發與環境決策的議題。國教署指出,戲劇教學強調團隊合作與創意展現,透過戲劇方法,教師能以嶄新的方式進入海洋教育領域,讓學生不僅學習海洋知識,更能透過體驗與實踐將海洋環境理念內化為行動。本次活動也促成教師社群的深化發展,未來將持續推廣戲劇與海洋教育的跨域整合,將相關課程模式擴展至更多學科領域,深化師生對海洋議題的理解,並鼓勵行動實踐,共同守護海洋。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C2ECAEE065E2F0F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C2ECAEE065E2F0F
教育部於本(10)日下午召開「教育部第2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審議會」第7次會議,本次會議出席委員人數已達全體委員人數三分之二。本次會議針對下列案由進行審議:一、苗栗縣私立大成高級中學及臺南市私立新榮高級中學等2校,前依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以下簡稱退場條例)第6條第1項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改善期限均已屆期。本次退場審議會經出席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認定上開2校改善期間屆滿未獲免除,經出席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依退場條例第13條第1項規定令學校於114學年度停止全部招生,並於114學年度結束時停辦。二、苗栗縣私立龍德家事商業職業學校經本次退場審議會出席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認定已無退場條例第6條第1項各款情形,免除列為專案輔導學校。三、依退場條例第12條及教育部加派專案輔導學校所屬學校財團法人董事監察人及重新組織董事會管理辦法第4條規定,教育部應加派專案輔導學校的專任教職員、學生及學者專家至少3人擔任所屬學校法人董事,並加派學者專家1人擔任監察人。因臺南市私立新榮高級中學原任監察人之學者專家已請辭,所以本次退場審議會審議通過加派學者專家1人擔任該校所屬學校法人監察人。教育部後續將依退場條例第12條規定,派任該校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監察人,以強化專案輔導學校的治理。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95757D247EAA943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395757D247EAA943
為促進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高級中等學校教育資源發展,協助學校推動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教育部國教署3月10日於集思臺中新烏日會議中心辦理114年度「偏遠及非山非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推動交流會」,邀請53所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高級中等學校的師長,由國際引導者協會講師曾士民透過「使用者旅程設計」,分享各校學習歷程檔案推動策略及經驗,以凝聚學校共識。國教署說明,自108課綱上路後,國教署為充實學校建置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促進各校教育均衡發展,108年訂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充實建置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要點」,每學年專案補助偏遠地區學校經費,獲補助學校除可以增購所需設備外,亦可邀請各類型專業業師、大學端教師到校指導,讓學生從參訪、實作、訪談與體驗中,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同步提升學習歷程檔案品質。本次交流會曾引導師利用「使用者旅程設計」方式,引導與會的教師們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探討學生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減少迷惘,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透過討論一起找出解決方法,進一步設計出給學生運用的學習指引和資源。另外,與會的教師們也以「降低負擔」並「強化指導效率」的「教師」角色來感受,深度分析教師在指導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遇到的困難,一起找出解決教師困擾的方法,並打造一套輔助的思考系統及具體建議。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們也借鑑他校在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推動工作模式,並針對現行跨校遠距、大學共授等偏鄉資源的運用,共同激盪想法並凝聚共識。國教署表示,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是幫助學生展現個人特色的重要工具,將持續協助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高級中等學校掌握與落實學習歷程檔案推動工作,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發展潛力,做學生、家長、學校最堅強的後盾。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48B13CCC16757CA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48B13CCC16757CA
教育部為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精神,以「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及「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為目標,以多元方式推廣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季刊》創刊至今已逾27年,最新的第107期於113年12月31日出版,主題為「修法之後—校園性平實境解謎中」,深入剖析了性別平等教育法修訂後,校園性別平等教育的現況與挑戰。本期刊特別聚焦於校園內如何有效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並對教師、學生及學校行政人員的角色進行了深入探討。第107期季刊內容包括「性別日記」、「特輯-修法之後,校園性平實境解謎中」、「性別事典」、「性別可以這樣教」、「生活中的性別」、「移動的性別訊號」、「性別連線SNG」及「編輯室手札」等篇章,將日常生活與實務現場遇到的性別議題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呈現給社會大眾。以陳昭如教授撰寫之《「被害人的正義」是什麼?-關於兒少性侵案的一些思考》文章為例,透過分享不同的案例,讓民眾瞭解被害人在訴說被害經驗時是需要被理解支持的,並同時指出執法人員與第一線接觸被害人的人員應具有同理心及性平知能,詢問兒少時應避免使用引導式問法或暗示,而是以客觀公正的開放式問句詢問;另有關「被害人的正義」部分,文中表示:「尋找性侵害的正義,不在於高起訴率或高定罪率,而是應該從被害人的角度思考,到底怎麼做對他們最有利!」專欄《玩桌遊,學□□》裡,洪菊吟老師分享如何透過桌遊-哆寶(Dobble)帶領學生看見性別差異及學會尊重多元,其表示:「我受邀入校辦理性別平等融入桌遊課程與活動,某次蒐集並分析該校七年級學生反映在交朋友時最大的困擾,多數學生認為是『互動技巧中的告白』-告白不僅限於親密關係,也包括建立友誼。於是,我嘗試用以此牌卡設計二個不同的遊戲玩法,組成一堂性平議題融入七年級綜合領域的教學活動『晉級的國中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學會了覺察自己的情緒,也理解了即使是同一個遊戲,每個人的感受與反應都不盡相同,於是開啟了「看見多元與差異」的第一步。教育部表示《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為了讓社會大眾更好地理解性別平等教育,未來將規劃以「性/別小宇宙:家長必修的星球指南」、「藝術X性別X媒體—生活裡的性別訊息」、「別叫我阿嬤/公:高齡人生的性別平權冒險!」、「白衣下的他們-性別化醫療場域中的挑戰與突圍」等主題研擬專刊,並藉由不同對象(如:家長、醫護人員、藝術人員等)之性別平等議題或生活經驗分享,引導大眾思考不同領域人員可能面臨的性別困境與挑戰。第107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修法之後—校園性平實境解謎中」電子檔已置於本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課程教學教材與研究-性別平等教育季刊專區(網址: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m5/m5_04_01_index),歡迎大眾前往下載觀看。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7601B77EA57391E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7601B77EA57391E
113學年度HBL高中籃球甲級聯賽決賽今(9)日落幕,經過兩天共8場精彩對戰,最終由松山高中、北一女中勇奪男、女生組冠軍,並由親臨臺北小巨蛋觀看決賽的賴清德總統頒發冠軍獎盃及冠軍旗,以行動力挺學生體育賽事,給予拚戰到最後的選手肯定。本學年男、女生組冠軍賽對戰組合由南山高中與永仁高中,分別迎戰松山高中與北一女中,最終男生組4強名次為冠軍松山高中、亞軍南山高中、季軍光復高中及殿軍南湖高中,女生組則為冠軍北一女中、亞軍永仁高中、季軍陽明高中中及殿軍淡水商工,自113年11月21日初賽至今日決賽,高中甲級聯賽男、女子各33支及18支隊伍,歷經215場次比賽,共同締造113學年的精采表現。今年是創新、突破的一年,為使票券有效運用,高中體總在本(113)學年度於HBL冠軍賽販售門票並配合「青春動滋券」,讓喜愛學生籃球的球迷朋友們,以小額的花費,進場支持自己的球隊,門票所得將扣除成本後,均分給冠軍賽的4支隊伍,協助基層球隊的發展。今日高中籃球最高殿堂中,包括賴清德總統、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張廖萬堅政務次長及體育署鄭世忠署長均到場觀賽,感受國內學生運動賽事活動的蓬勃與熱血。球員們揮灑青春的汗水,奮力拚搶每一顆球,展現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各隊加油團的搖旗吶喊聲,以及現場觀眾的熱情加油聲中,共同寫下本學年度的完美句點。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9A615F933341297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9A615F933341297
教育部為加強推行本國語文教育,提升大專校院學生本國語文素養與學習興趣,增進年輕世代語言的使用機會,自110年起舉辦首屆「全國大專校院學生本國語文競賽」,迄今已邁入第4屆。「113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本國語文競賽」今(9)日於國立中央大學正式登場,有來自國內44所大專校院,共計222名學生報名參賽。本競賽由教育部主辦,文化部、客家委員會及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協辦,跨部會攜手推廣本土語文,以落實「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相關政策;教育部亦自111學年度起,將國家語言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部定課程,不僅向下扎根,也期待藉由本競賽能向上延伸,讓大學階段的年輕學子深化語文能力,賡續傳承與保存臺灣的多元語言文化。本競賽提供大專校院學生展現自身本國語文能力的舞臺,參賽者藉由參賽過程,汲取不同的本國語文使用經驗,於111學年度起首度增列競賽獎金,持續與客家電視臺、公視台語臺及原住民族電視臺共同協力,凡競賽之優勝者將列為電視臺相關實習、培訓優先錄取對象,有效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競賽,去年已有優勝學生獲得客家電視臺相關實習的機會,且優勝者最高可獲得獎金新臺幣1萬5,000元。而本屆為了激勵與吸引更多大專校院學生展現自身本國語文能力,全面提高競賽獎金額度,第1名至第3名優勝獎金分別提升至新臺幣2萬元、1萬5,000元及1萬元,競賽總獎金達128萬元。「113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本國語文競賽」持續透過「動態」演說以及「靜態」作文兩大項目,今年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演說競賽項目的報名人數及族群數相較去年為多;作文項目除了書寫組外,亦有規劃臺灣台語、臺灣客語之電腦打字組,藉由大專校院學生擅長的數位媒體能力,推廣語言書寫系統。本屆競賽以「多文為富.語時句進」為標語,鼓勵學子透過傳承與學習,喚起更多年輕世代重視各個不同族群的語言文字,綻放自身母語獨特的魅力,邁向多語共榮的新境界。本次競賽預計於114年3月28日(星期五)舉行頒獎典禮,競賽成績請上113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本國語文競賽官網(https:// nativelangc.ncu.edu.tw)查詢。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5C7A16C41889194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5C7A16C41889194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於3月8日完成報名,將於5月17及18日辦理考試。經全國試務會統計,全國18個考區及大陸考場總報名人數計17萬5,247人,其中集體報名17萬3,436人,個別報名1,811人。報名人數最多的3個考區,分別是新北考區2萬7,421人,中投考區2萬7,135人,及臺北考區2萬201人。全國試務會表示,特殊身分考生包含:原住民、派外人員子女、蒙藏考生、回國僑生、港澳考生、退伍軍人、境外優秀科技人才子女,總報名人數7,389人;各類特殊身分考生於各項入學管道報名時,須再行繳交相關證明文件,以供審核。另外,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考生總報名人數8,336人,報考資格雖已於報名時審查,但考生申請的應考服務需求,仍須經考區試務會邀集身心障礙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組成審查小組,審查後再通知考生審查結果,提醒申請應考服務的考生應與所屬考區試務會保持聯繫,以獲得妥適的服務與照顧。(註:身心障礙考生包含智能、視覺、聽覺、語言、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身體病弱、情緒行為、學習、多重障礙、自閉症和其他障礙。)全國試務會提醒考生,114年國中教育會考考試日期為5月17及18日,將於4月11日寄發准考證。集體報名考生准考證由就讀國中轉發,個別報名考生准考證則由考區試務會寄發。收到准考證後應詳細檢查,若有錯誤須更正,申請資料勘誤日期為4月14及15日,集體報名考生向所就讀國中提出勘誤需求,個別報名考生則向考區試務會提出勘誤需求(受理時間均為每日上午9時至12時、下午1時30分至5時)。考生如不及於上述第一階段勘誤時間完成資料勘誤,或於第一階段勘誤後有新增勘誤需求,請於5月17至18日每日考試期間,至考場試務中心辦理第二階段勘誤。114年國中教育會考詳細資訊,請上國中教育會考網站(https://cap.rcpet.edu.tw)查詢。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35CDB3E7ED9AB09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35CDB3E7ED9AB09
為推動健康飲食、食農教育,教育部國教署偕同財團法人育秀教育基金會於3月8日在苗栗縣善群有機農莊辦理「2025小小廚神體驗營─苑裡麥田玩蛇麼」活動,邀請8-15歲國中小學生,透過親近自然、食材採收與烹飪的實作體驗,深化對食物的認識。114年將陸續辦理3場小小廚神全國巡迴活動及1場小小廚神料理爭霸戰,歡迎對料理烘焙有興趣的學生踴躍參加。國教署說明,活動以「動手煮、健康吃」為核心精神,特別邀請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所長施坤河進行料理實作教學,藉由農場實地採收的春收馬鈴薯,製作無添加「手揉柴燒蛇棍麵包」,並結合節水灌溉農法、食在地阿嬤菜園尋寶及懷舊童玩製作等一系列生態教育活動,將環境議題、綠色農食、農村文化、技藝傳承融入體驗內容,促進學生與家長對於環境及土地的關心。 參與學生分享,透過實際品嚐從產地到餐桌的料理成果,更能理解珍惜食物的重要性,並減少食物浪費的習慣;另參與家長表示,透過系列活動更能向孩子解釋食物原型、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另本次活動也鼓勵參與者自備餐具,減少一次性製品的使用,實踐環保與永續發展理念。國教署表示,「小小廚神體驗營、小小廚神爭霸戰」活動已合作辦理第3年,迄今提供全臺上千名學生獨特的飲食教育學習體驗,將持續與各界合作,並結合家庭與戶外活動,建立學生健康飲食觀念、培養對食物的尊重與珍惜,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飲食習慣與自我認同。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225E5D49542C0A6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9225E5D49542C0A6
登入系統
功能選單
系統公告
2023/1/6 中文打字及靜思語打字練習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提供「有注音」的範文供年級比較低的小朋友練習,即使沒學過的字,小朋友看著注音應該也能順利打出來了,歡迎試用。如果教科書業者能授權提供國語課本整課的範文,小朋友練習打字時就更方便了,希望有人能促成這件事啊!
2022年公視新聞RSS服務改版,不提供完整新聞內容,只提供簡單摘要,本站的公視新聞打字服務無法取得完整新聞內容,只能暫時停用,改為提供教育部即時新聞。
本站自2021/3/18改版以來,至2021/7/31已超過24萬筆測驗紀錄,未來測驗紀錄增加速度勢必還會再加快,為提升使用者的操作體驗,減少伺服器查詢及統計負荷,也貼近學校教學現況,每年8月1日新的學年度起,會將打字練習紀錄轉移至新學年度的資料表存放(舊有的紀錄並未刪除),期盼打字高手們繼續練習,挑戰自己,再創佳績。
8/1移轉之後,所有查詢頁面只能查到該學年度(每年8/1至隔年7/31)的測驗紀錄和統計情形,如非必要,跨年度的資料不再提供查詢,以節省系統資源。如果有老師要用本站的測驗紀錄做為學生成績參考,也請於7/31前完成統計。